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脖子上有淋巴结建议就诊普外科或耳鼻咽喉科,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
普外科主要处理体表淋巴结肿大相关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颈部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结结核,伴随低热、盗汗。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转移癌也可能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需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或切除活检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触诊硬度、活动度及伴随症状初步判断性质。
耳鼻咽喉科侧重头颈部感染源排查。急性扁桃体炎、龋齿、中耳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常导致反应性淋巴结增生。EB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咽痛。鼻咽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专科医生会通过鼻咽镜、喉镜等检查寻找原发病灶。
血液内科针对全身性淋巴系统疾病。霍奇金淋巴瘤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增大。白血病可能伴随贫血、出血倾向。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明确诊断。
感染科负责特殊病原体筛查。艾滋病急性期可能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布鲁氏菌病常有牛羊接触史伴关节痛。梅毒二期可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橡皮样硬度。医生会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必要时行淋巴结穿刺培养。
肿瘤科处理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甲状腺癌、口腔癌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胃癌可能通过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医生会根据原发肿瘤特征选择PET-CT等影像学评估,制定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方案。多学科会诊对晚期病例尤为重要。
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记录肿大持续时间、增长速度及伴随症状。急性感染期需保证休息,适量增加维生素C摄入。避免挤压化脓性淋巴结,肿瘤性疾病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淋巴结变化,出现质地变硬、融合固定或直径超过2厘米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