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猝死前怎么自救

3.18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快猝死前可通过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方式自救。猝死通常由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卒中等原因引起。

1、立即停止活动

当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猝死前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避免继续运动或情绪激动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减少心脏负荷,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

2、拨打急救电话

发现猝死前兆症状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清晰说明所在位置、患者症状及既往病史。若在公共场所,可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保持电话畅通,按照急救人员指导进行初步处理,等待专业医疗救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清除呕吐物或假牙等阻塞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可抬起下颌,保持气道开放状态,为后续心肺复苏创造条件。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防止加重病情。

4、进行心肺复苏

对无呼吸、无脉搏的患者,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将手掌根部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重叠其上,双臂伸直垂直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5、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公共场所发现猝死患者时,应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按照设备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胸部。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并在需要时提示放电除颤。使用过程中避免接触患者,确保周围人员安全。除颤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日常生活中应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心脏病史者应遵医嘱服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学习基本急救技能,提高对猝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