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有哪些症状

4.39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的症状主要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通常由心室颤动、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

1、意识突然丧失

心脏骤停发生时,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大脑供血中断。患者可能表现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部分患者在意识丧失前可能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先兆症状。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2、呼吸停止

心脏骤停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样喘息。这是由于心脏停止泵血后,全身组织缺氧导致呼吸中枢功能丧失。患者可能表现为胸廓无起伏、口鼻无气流,面部及口唇迅速出现青紫。此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

3、脉搏消失

心脏骤停时,大动脉搏动会完全消失。可通过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判断,正常情况下应在5-10秒内无法触及明显搏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并非癫痫发作。急救时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4、瞳孔散大

心脏骤停数分钟后,患者瞳孔会出现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缺氧导致瞳孔调节功能丧失,是病情危重的表现。瞳孔变化通常在心脏停搏后1-2分钟开始出现,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会逐渐固定。急救时应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5、皮肤苍白或发绀

心脏骤停后,患者皮肤会迅速变得苍白或出现发绀,尤其在口唇、指甲床等部位明显。这是由于血液循环停止,组织缺氧导致的临床表现。皮肤温度会逐渐下降,体表静脉塌陷。急救时应注意患者保暖,但不要因保暖而延误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抢救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对于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建议家庭成员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以备不时之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