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子里干燥可通过保持环境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涂抹保湿剂、调整饮食、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鼻腔干燥通常由空气干燥、过度清洁、维生素缺乏、过敏性鼻炎、干燥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避免空调或暖气长时间直吹。睡前在卧室放置一盆清水,有助于减少夜间鼻腔水分蒸发。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或粉尘直接刺激鼻腔黏膜。
每日1-2次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可选择鼻腔喷雾器或洗鼻壶。冲洗能清除结痂和分泌物,促进黏膜修复。注意水温需接近体温,冲洗力度应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选用凡士林或医用液体石蜡薄涂于鼻腔前庭,每日2-3次。慎用含薄荷的鼻用软膏,可能引起反射性黏膜干燥。合并出血时可涂抹红霉素软膏,兼具保湿和抗感染作用。
增加猕猴桃、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核桃、深海鱼等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过量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有助于黏膜修复。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干燥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干燥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茴三硫片促进腺体分泌。合并感染时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严禁自行长期使用血管收缩类滴鼻剂。
鼻腔干燥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冬季外出前可用棉签蘸取少量橄榄油涂抹鼻孔边缘。若伴随持续鼻出血、结痂恶臭或呼吸困难,需及时排查萎缩性鼻炎、鼻窦炎等器质性疾病。建议每日进行蒸汽吸入,将面部置于40℃热水上方10厘米处,用毛巾覆盖头部呼吸5-8分钟,可有效软化干燥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