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服用黄疸药物后,粪便可能呈现黄绿色或墨绿色,属于正常现象。黄疸药物如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能通过促进胆红素代谢影响粪便颜色。
茵栀黄口服液含有黄芩苷等成分,可加速胆红素经肠道排泄,使粪便颜色加深。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短暂性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质地仍应为糊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帮助胆红素分解,用药期间粪便可能带有酸味。光照疗法联合用药时,因胆红素光异构体排泄增加,粪便颜色可能更偏绿色。早产儿肠道功能较弱时,药物代谢可能使粪便呈现不均匀的草绿色。
需警惕异常粪便颜色变化。若出现陶土样灰白色粪便,可能提示胆道梗阻;血性粪便或黑色柏油样便需排除消化道出血;鲜红色黏液便可能与肠道感染有关。这些情况均需立即就医评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本身偏稀且色黄,用药后颜色改变可能更明显,但不应伴随发热或拒奶等症状。
家长应记录新生儿每日排便次数、颜色及性状变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若粪便颜色异常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腹胀、呕吐、精神差等症状,需及时返院复查胆红素水平。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黄色素食物干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