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控制致甲状腺肿食物摄入等方式辅助改善。主要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证碘元素补充、限制十字花科蔬菜食用量、增加富含硒元素食物、避免过度加工食品等措施。
甲状腺激素合成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每日可摄入鸡蛋、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蛋白质缺乏可能加重乏力症状,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增加肾脏负担。合并肾功能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摄入量。
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含碘丰富,有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缺碘地区居民可选用加碘食盐,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谨慎补碘。建议通过尿碘检测评估个体需求,避免长期过量摄入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西蓝花、卷心菜等含硫苷类物质可能干扰碘吸收,建议煮熟后食用且每日不超过200克。甲状腺功能稳定者可正常食用,术后需放射性碘治疗者应严格限制。烹饪时充分加热可破坏部分致甲状腺肿因子。
巴西坚果、牡蛎等富含硒元素,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成分参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硒缺乏可能加重甲状腺自身免疫损伤,但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60微克。动物内脏含硒量较高需注意控制食用频率。
反式脂肪酸及高糖食品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影响甲状腺激素外周转化。优先选择新鲜食材,减少饼干、油炸食品等深加工食品摄入。合并肥胖者需控制总热量,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保证30种以上食材摄入。烹饪时选用蒸煮等低温方式保留营养素,避免长时间高温煎炸。合并贫血者可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元素食物,与维生素C同食促进吸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饮食调整需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不可擅自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出现体重骤增、水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