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晚上睡觉磨牙可通过心理疏导、咬合垫佩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磨牙症可能与精神压力、咬合异常、神经系统紊乱、胃肠功能失调、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焦虑或压力可能诱发磨牙,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情绪。白天避免过度紧张活动,睡前可听轻音乐放松。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睡前兴奋性游戏。若伴随头痛或失眠,需排查焦虑症或抑郁症。
定制式咬合垫能隔离上下颌牙齿直接接触,防止夜间磨耗。软质垫适用于轻度磨牙,硬质垫适合重度病例。需每3-6个月调整或更换,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咬合关系改变。初次佩戴可能出现唾液增多,通常1-2周适应。
肌肉松弛剂如盐酸替扎尼定片可缓解颌面部肌肉痉挛,改善夜间磨牙。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适用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伴有胃食管反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物需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超短波治疗通过热效应放松咀嚼肌群,每周2-3次。低频电刺激仪可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需专业医师操作。颞下颌关节区手法按摩每日2次,配合热敷效果更佳。孕妇及心脏起搏器携带者禁用物理疗法。
严重牙齿磨损需进行全冠修复或贴面修复。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者可能需关节腔冲洗术。正畸治疗适用于咬合关系严重紊乱病例。手术干预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术后需配合咬合功能训练。
日常避免咀嚼硬物或口香糖,减少咖啡因摄入。睡前2小时禁食,选择侧卧姿势可减轻磨牙频率。定期口腔检查监测牙齿磨损程度,儿童磨牙需关注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若伴随晨起头痛或耳鸣,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或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