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慢性鼻炎患者平时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加重慢性鼻炎症状。患者应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使用防螨床品,避免接触宠物毛发。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花粉吸入,室内保持通风干燥。若已知特定过敏原,需严格规避。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可选用医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每日1-2次。避免用力擤鼻导致黏膜损伤,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干燥季节可使用凡士林涂抹鼻前庭预防皲裂。
辛辣刺激食物可能诱发黏膜充血,应减少摄入辣椒、酒精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增强黏膜修复能力。过敏体质者需避免已知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加重炎症反应。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诱发鼻炎发作。保持情绪稳定,长期精神紧张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鼻部血管舒缩功能。
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但雾霾天应避免户外活动。运动时采用鼻呼吸可促进鼻腔气流循环,运动后及时清洁面部和鼻腔。合并哮喘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强度。
慢性鼻炎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和规律。若出现脓性分泌物、持续头痛或嗅觉丧失等症状,提示可能合并鼻窦炎或鼻息肉,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日常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依赖减充血剂。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有助于减轻鼻腔干燥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