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腰骶椎隐裂引起的小儿遗尿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腰骶椎隐裂属于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可能因神经支配异常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家长需帮助患儿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提醒排尿,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可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日间排尿频率及夜间遗尿次数。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
遵医嘱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疗法增强膀胱括约肌控制力。低频电刺激仪可改善局部神经肌肉协调性,每周治疗2-3次。中医推拿可选择腰骶部穴位按摩,如八髎穴、膀胱俞等。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能减少夜间尿液生成,适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者。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但需注意口干等副作用。甲钴胺片营养周围神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骶神经调节术,通过植入电极改善排尿反射。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术前需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神经损伤程度。
当存在严重脊髓栓系或脊膜膨出时,需行椎管减压术解除神经压迫。手术可能涉及隐性脊柱裂部位的骨性结构重建,术后需长期随访排尿功能恢复情况。
家长应避免责备患儿,配合医生完成行为训练和药物管理。定期复查脊柱MRI评估神经发育状况,注意观察是否伴随下肢感觉异常或步态变化。日常可增加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若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如排尿疼痛、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