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骨盆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胎儿压迫、缺钙、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炎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姿势、补钙、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和松弛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韧带松弛,可能引起骨盆区域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隐痛或酸胀感,活动后可能加重。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休息可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加重,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因。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子宫增大会对骨盆造成压迫,尤其在孕晚期更为明显。这种压迫性疼痛多呈钝痛,可能伴随腰骶部不适。可通过侧卧位休息、使用孕妇托腹带减轻压力。日常应避免提重物或突然改变体位。
孕期钙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引发骨盆疼痛。缺钙引起的疼痛多为持续性酸痛,可能伴随便秘、抽筋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同时多食用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
孕期激素作用可能导致耻骨联合间隙增宽,严重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轻度分离可通过骨盆带固定、卧床休息缓解。若疼痛严重影响行走,可能需要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镇痛,极少数情况需产后手术修复。
少数孕妇可能因盆腔炎、骶髂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导致骨盆疼痛,通常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治疗。炎症期间应绝对卧床,避免感染扩散。
孕期骨盆疼痛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建议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并放置孕妇枕。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