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腌制、过冷过热及产气食物,同时限制浓茶、咖啡、酒精等饮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但未出现萎缩性改变的疾病,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黏膜修复。
辣椒、芥末、生蒜等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加重上腹灼痛、反酸等症状。患者应选择温和的调味方式,如使用少量姜汁或茴香烹调。若因误食出现不适,可饮用适量温牛奶缓解。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部负担,可能诱发腹胀、嗳气。建议用清蒸、炖煮代替煎炸,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急性发作期可暂时采用流质饮食如米汤过渡。
咸菜、腊肉等含亚硝酸盐及高盐成分,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功能。长期摄入会增加癌变风险。日常可选择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帮助黏膜修复,如蒸熟的胡萝卜、南瓜等低纤维食材。
冰品或滚烫食物会引发胃黏膜血管异常收缩或扩张,导致痉挛性疼痛。食物温度建议维持在40-50摄氏度,入口前可用手腕测试。发作期避免食用冰淇淋、热火锅等温度极端食物。
碳酸饮料、豆类等易产气食物会加重腹胀感;浓茶、咖啡因和酒精会刺激胃酸过量分泌。可替换为低因花草茶、发酵米浆等饮品。乳糖不耐受者需慎选奶制品,可尝试低乳糖酸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次少量进食,充分咀嚼减轻胃部负担。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烂米饭、嫩叶蔬菜、清蒸白肉,烹饪时减少油盐用量。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结合胃镜检查评估黏膜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胃黏膜损伤。日常保持情绪稳定,餐后适度散步有助于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