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神经性耳鸣可能由遗传因素、噪声暴露、血管异常、耳蜗损伤、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声音掩蔽、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神经性耳鸣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鸣响,可能伴随听力下降或头晕等症状。
部分神经性耳鸣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内耳毛细胞基因缺陷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年发病,可伴随进行性听力下降。治疗需结合听力检测结果,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营养神经药物,必要时需佩戴助听器改善听觉代偿。
长期接触超过85分贝的噪声会导致耳蜗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引发耳鸣。常见于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症状多呈高频蝉鸣音。建议立即脱离噪声环境,使用金纳多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掩蔽疗法。日常需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避免加重听力损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管畸形可能压迫听神经,产生搏动性耳鸣。这类患者常伴眩晕发作,颈部血管超声可发现异常。治疗可选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扩张血管,严重血管畸形需考虑血管介入手术。日常应控制血压血脂,避免突然转头动作。
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易继发神经性耳鸣,多因内淋巴液失衡或毛细胞缺氧导致。急性期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水肿,配合高压氧治疗。慢性患者可尝试习服疗法,使用卡马西平片调节神经兴奋性,但需监测血药浓度。
长期焦虑抑郁会加重中枢听觉通路异常放电,形成顽固性耳鸣。这类患者耳鸣响度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治疗需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神经性耳鸣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等食物,避免饮用浓茶或酒精饮料。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每周锻炼3-5次。睡眠时可将收音机调至轻微白噪音帮助掩蔽耳鸣声,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佳。若耳鸣持续超过3个月或突然加重,需及时复查纯音测听和颅脑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