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宝宝憋气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先天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就医等方式干预。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短暂憋气,通常持续数秒后可自行缓解。家长需观察宝宝面色是否红润,若憋气后无青紫或哭闹,可轻拍背部帮助恢复呼吸。避免包裹过紧或俯卧位睡眠,建议使用硬质床垫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
鼻塞或喉部炎症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表现为咳嗽伴憋气。可遵医嘱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减轻气道水肿,或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缓解鼻塞。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引发喉头水肿。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喘息性憋气,需立即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急救。日常应避免使用毛绒玩具,定期清洗床单,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进行抗过敏治疗。
法洛四联症等疾病可能导致缺氧性憋气,多在哭闹时出现口唇青紫。需通过心脏彩超确诊,轻度病例可口服地高辛口服溶液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进行姑息性手术。家长需记录憋气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就诊时提供详细描述。
喂奶后平卧易引发奶液反流刺激喉部。表现为突然憋气伴呛咳,建议采用45度角斜抱喂奶,喂后竖抱20分钟。重度反流可遵医嘱使用磷酸铝凝胶保护黏膜,或西甲硅油乳剂减少胀气。避免过度喂养,少量多次进食更适宜。
日常需保持宝宝所处环境通风良好,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刺激性气味。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减少摄入易致敏食物如牛奶、海鲜等。若憋气发作超过10秒或伴随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早期发现潜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