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儿童心肌炎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三种症状。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或毒素暴露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
心肌炎症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坏死时,患儿可能出现心前区压迫感或针刺样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该症状可能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低热、乏力等表现。临床常用辅酶Q10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营养心肌药物,以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改善能量代谢。家长需避免让儿童剧烈运动,保持卧床休息。
心肌传导系统受累时可出现心悸、心跳漏搏感,严重者发生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儿与EB病毒感染相关,可能伴有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需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家长应记录儿童每日脉搏次数及节律变化。
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时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婴幼儿可出现喂养困难、多汗等症状。这种情况多与重症心肌炎相关,需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呋塞米片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需机械通气支持。家长需严格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监测体重变化。
确诊心肌炎的儿童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恢复期6个月内禁止参加竞技性体育运动。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和心率,出现呼吸急促或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复诊。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等谷物,有助于心肌能量代谢。所有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