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还没长牙正常吗

1.15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一岁宝宝未长牙可能是正常的,但也可能与发育迟缓、营养缺乏或疾病因素有关。乳牙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在6-12个月出现,极少数可能延迟至18个月。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早产低体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

1、遗传因素

若父母幼时出牙较晚,宝宝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这类生理性延迟通常无须干预,牙齿质量不受影响。家长可定期观察牙龈变化,若18个月后仍无萌出迹象需就医排查。

2、早产低体重

早产儿校正月龄未满1岁时,出牙时间可能延后。这类宝宝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每日奶量600-800ml,补充铁剂和维生素D滴剂。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评估整体发育状况。

3、维生素D缺乏

长期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牙胚矿化,表现为出牙延迟伴多汗、枕秃。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确诊后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800IU,配合户外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4、甲状腺功能减退

先天性甲减会导致牙齿萌出障碍,常伴随皮肤干燥、便秘、哭声嘶哑。通过新生儿筛查或检测TSH可确诊,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5、外胚层发育不良

罕见遗传病会导致部分或全部乳牙缺失,多伴有毛发稀疏、指甲畸形等症状。需口腔科拍摄全景片确认牙胚存在情况,后期可能需义齿修复或种植牙治疗。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每日饮食中钙含量,保证摄入母乳/配方奶、酸奶、奶酪等富钙食物。每天进行牙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用硅胶指套牙刷清洁口腔。若18个月仍未萌牙,需就诊儿童口腔科拍摄牙片,排除无牙畸形等疾病。发育期间避免过度焦虑,定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