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不会自愈,多数情况下需要规范治疗才能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由共用餐具、进食不洁食物、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口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可长期定植于胃黏膜,破坏胃部防御机制。其分泌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导致胃黏膜炎症,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未经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持续数十年,极少有自行消失的情况。部分人群可能因免疫系统暂时增强或胃酸环境改变而出现检测转阴,但实际菌量减少不代表完全清除,复发概率较高。
极少数情况下,儿童或青少年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完善而自然清除幽门螺杆菌,但这种情况概率极低且缺乏明确证据支持。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出现消化道症状者,自愈可能性微乎其微。长期感染可能增加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风险,因此不建议等待自愈。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通常采用四联疗法进行10-14天的规范治疗,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日常应注意分餐制、餐具消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治疗后4-8周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