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胆囊壁胆固醇沉着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胆囊壁胆固醇沉着通常与高脂饮食、代谢异常、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减弱、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日饮食中脂肪供能比控制在30%以内,避免暴饮暴食。适量食用富含卵磷脂的大豆制品有助于促进胆固醇代谢。
肥胖是胆囊胆固醇沉着的重要诱因,建议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的方式减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体重下降速度控制在每月2-4公斤,避免快速减重导致胆汁成分改变。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胆汁酸制剂溶解胆固醇。伴有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时可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排空。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每6-12个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胆固醇结晶变化。出现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检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
当形成多发息肉样病变或合并胆囊炎反复发作时,可能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需评估胆囊功能和胆总管情况。术后早期需低脂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胆囊壁胆固醇沉着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限制油炸食品。保持适度运动习惯,避免久坐不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多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获得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