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牙周炎患者出现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严重吸收、牙齿松动度超过3度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牙周炎手术方式主要有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牙龈切除术、牙周夹板固定术等。
翻瓣术适用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且基础治疗无效的情况。通过翻开牙龈瓣直接暴露根面和牙槽骨,彻底清除菌斑和病变组织。该手术能有效消除深牙周袋,配合骨修整可改善牙槽骨形态。术后需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主要针对垂直型骨缺损病例。采用生物膜隔离牙龈上皮与结缔组织,为牙周膜细胞优先附着创造条件。常联合使用人工骨粉或自体骨移植材料,适用于二壁或三壁骨下袋。术后可能出现膜暴露并发症,需定期使用西吡氯铵含片维持口腔卫生。
植骨术适用于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支持不足的病例。通过植入异体骨、异种骨或合成骨替代材料,重建丧失的牙槽骨高度。该手术常与屏障膜技术联合应用,术后3-6个月可见新骨形成。需注意糖尿病患者植骨成活率可能降低,术前应控制血糖水平。
牙龈切除术主要解决牙龈增生覆盖牙冠的问题。通过电刀或手术刀切除增生牙龈组织,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和龈沟深度。适用于药物性牙龈增生或假性牙周袋病例。术后创面可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牙周夹板固定术针对三度松动牙的保留治疗。采用纤维带或金属丝将松动牙与邻牙固定,分散咬合力促进牙周组织修复。需配合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固定时间通常维持3-6个月。术后避免咬硬物,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不适。
牙周炎患者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术区,避免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专业牙周维护治疗,每3-6个月复查牙周状况。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有助于牙周组织修复。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剧烈疼痛或异常肿胀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