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宝宝眼睛被强光伤害时可能出现畏光、频繁眨眼、揉眼、红肿流泪等症状,严重时伴随短暂视力模糊或眼睑痉挛。强光损伤主要与紫外线暴露、闪光灯直射、焊接电弧光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光源类型和接触时间综合判断。
强光刺激后出现明显畏光是典型表现,表现为在正常光照环境下仍紧闭双眼或扭头躲避光线。这与视网膜感光细胞过度兴奋有关,婴幼儿因瞳孔调节功能未完善更易发生。家长需立即将宝宝移至暗处休息,用冷毛巾敷闭眼状态的眼睑,避免持续光照加重损伤。若症状持续超过2小时应就医排查角膜上皮损伤。
强光暴露后每分钟眨眼次数超过20次需警惕,这是泪膜保护机制被激活的表现。可能伴随结膜充血,但不会出现脓性分泌物以区别于感染。建议家长用人工泪液冲洗宝宝眼睛,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无防腐剂型产品,同时观察是否有眼睑抽搐等神经反射异常。
持续性揉眼提示可能存在光化学性角膜炎,常见于雪地反射紫外线或浴霸灯光直射后。检查时可发现角膜表面出现细点状混浊,但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异物感。家长应制止揉眼行为,使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并用遮光眼罩保护12-24小时。
强光刺激后1-3小时内出现的球结膜水肿伴大量清亮泪液,属于物理性损伤的炎性反应。与过敏性结膜炎的区别在于无眼痒症状。可用冷藏后的生理盐水浸湿纱布冷敷,每次3-5分钟。若出现黏稠分泌物或眼睑肿胀加剧,需考虑继发细菌感染可能。
短暂性视物模糊或拒绝注视物体是严重光损伤信号,多发生于观看日食、激光笔照射等情况。此时可能存在黄斑部光化学损伤,需紧急用遮光眼镜保护并就诊。检查项目包括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婴幼儿需在镇静状态下完成。
日常需避免宝宝接触焊接弧光、紫外线消毒灯等强光源,婴儿房照明应选择柔和的暖光灯。外出时佩戴UV400防护标准的太阳镜,阴天仍需注意雪地、水面反射的紫外线。哺乳期母亲适量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于增强婴儿视网膜光保护能力。若强光暴露后出现瞳孔不等大或眼球运动障碍,需立即前往眼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