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厌食症一般能治好,多数通过饮食调整、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可改善。小儿厌食症可能与喂养不当、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或慢性疾病有关,表现为长期食欲减退、进食量少、体重增长缓慢等。建议家长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喂养不当是常见诱因,如强迫进食、零食过多或饮食单一。家长需建立规律进餐时间,减少餐间零食,提供色彩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西蓝花泥。锌缺乏可能影响味觉发育,可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腹胀、便秘,医生可能建议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蠕动。心理因素如焦虑、家庭矛盾需通过游戏疗法缓解,避免餐桌训斥。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使用阿莫西林颗粒联合克拉霉素片根除幽门螺杆菌。
少数顽固性病例可能与神经性厌食或遗传代谢病相关,需多学科协作。神经性厌食需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营养支持,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需特殊配方奶粉喂养。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必要时住院进行肠内营养干预。
治疗期间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强迫喂食,营造轻松就餐环境。可记录饮食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方案,逐步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鳕鱼泥。定期复查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活动量变化。多数患儿经3-6个月系统干预后食欲明显改善,但需持续巩固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