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下肢动脉硬化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下肢动脉硬化可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疼痛等症状。
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保持在18-24范围内,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和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盐酸沙格雷酯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西洛他唑片可改善下肢血流灌注。合并高血压者需配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调控血糖。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段血管,必要时植入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适用于局限性动脉狭窄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直接清除血管壁斑块,适用于颈动脉分叉处病变。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搭建血流通道,适合长段血管闭塞病例。
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脉络宁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障碍。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温水泡脚20分钟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每年进行踝肱指数测定和血管超声检查。冬季注意下肢保暖,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宽松鞋履。出现静息痛或皮肤溃疡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血管重建时机。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每日摄入不少于500克新鲜蔬菜,适量食用核桃、亚麻籽等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