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矮小症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矮小症可能由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早熟等内分泌疾病引起,也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
生长激素缺乏是导致矮小症的常见内分泌原因。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直接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垂体功能异常或下丘脑病变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骨龄延迟。这类患者可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进行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影响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新陈代谢和骨骼成熟,先天性或获得性甲减患儿可能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左甲状腺素钠片是常用替代治疗药物。性早熟则因性激素过早分泌加速骨骺闭合,导致成年身高受损,需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抑制性腺轴活动。
除内分泌因素外,特发性矮小症约占临床病例的三分之一,这类患者无明确病因但生长速度低于正常水平。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慢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长期营养不良或心理社会剥夺同样可能导致生长障碍。临床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怀疑矮小症的儿童,建议家长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图记录身高体重变化。保证均衡饮食摄入优质蛋白和钙质,每天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避免熬夜影响生长激素夜间分泌高峰,保持愉悦心情减少心理压力对生长发育的抑制。若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或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两个标准差,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