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干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干燥性鼻炎通常由环境干燥、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药物刺激、鼻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干燥结痂,缓解鼻腔干燥症状。每日可重复进行1-2次,水温需接近体温以避免刺激。鼻腔冲洗适用于轻度干燥性鼻炎患者,操作时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黏膜损伤。
遵医嘱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可直接滋润鼻黏膜并促进修复。局部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以防药物性鼻炎。
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B2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口服药物可改善黏膜营养状态和腺体分泌功能。口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类药物需按推荐剂量服用,避免过量蓄积。合并感染时可短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采用鼻腔雾化吸入、半导体激光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和腺体分泌。物理治疗需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通常10-1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配合局部用药,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
对于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顽固性病例,可考虑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干预。手术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后需定期复查并配合鼻腔护理,恢复期需1-3个月。
干燥性鼻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饮食需增加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禁止挖鼻等损伤黏膜的行为。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鼻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