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鼻炎流鼻涕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缓解。鼻炎流鼻涕通常由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鼻黏膜炎症、免疫功能异常、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感染初期,可配合40摄氏度温水调配洗鼻盐使用。操作时需保持头部倾斜避免呛咳,每日重复进行1-2次。鼻腔冲洗能暂时缓解鼻塞流涕,但对结构性鼻炎效果有限。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依巴斯汀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适用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诱发的流涕症状,能减轻鼻腔分泌物和瘙痒感。药物起效时间约1小时,持续作用24小时,服用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反应。不建议与酮康唑等CYP3A4抑制剂联用。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局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针对持续性鼻黏膜肿胀和清水样涕,连续使用3-5天显效。需注意喷药时朝向鼻腔外侧壁,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出血。细菌感染急性期禁用,儿童应选择低生物利用度剂型。
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赛洛唑啉滴鼻液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收缩血管。适用于急性鼻塞伴大量分泌物,10分钟内起效但维持时间短。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反跳性充血。高血压患者慎用,不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针对尘螨等特定过敏原的舌下含服脱敏制剂需持续使用3年以上。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诱导免疫耐受,适用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口腔瘙痒等局部反应,需在医生监测下调整剂量。合并哮喘发作期应暂停用药。
建议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床上用品。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避免用力擤鼻导致中耳炎。饮食上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慢性鼻炎患者可尝试生姜红枣茶等食疗。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头痛发热时,需进行鼻内镜和过敏原检测。鼻腔局部用药前应先清洁双手,两种以上鼻喷剂需间隔15分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