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先天性幽门狭窄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体重不增或下降、脱水及代谢性碱中毒。该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由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出口梗阻引起。
患儿在出生后2-4周出现进食后剧烈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奶汁或凝乳块,不含胆汁。呕吐多发生在喂奶后数分钟至半小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每次进食后必吐。呕吐后患儿常有饥饿感,会主动寻求再次进食。长期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体格检查时可见从左肋缘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形似波浪状隆起。这是由于胃部为克服幽门梗阻而加强蠕动所致。蠕动波在喂奶后或呕吐前更为明显,是先天性幽门狭窄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家长可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观察腹部是否有此特殊表现。
由于频繁呕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患儿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低于出生体重。正常新生儿每日体重应增加20-30克,而幽门狭窄患儿可能出现体重持续不增或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营养不良体征,需及时就医评估。
长期呕吐会造成体液大量丢失,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前囟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减低等脱水表现。重度脱水时可能出现嗜睡、呼吸急促、四肢冰凉等循环衰竭征兆。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布湿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胃酸大量丢失可引发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表现为呼吸浅慢、肌张力减低、手足搐搦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血pH值升高、血氯降低、血钾降低等电解质紊乱。这种情况需要静脉补充氯化钠和氯化钾纠正,家长不可自行处理,须立即送医治疗。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幽门环肌切开术为主,术后需逐步恢复喂养并监测体重变化。日常护理需注意少量多次喂食,保持正确喂奶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记录每日出入量和体重变化。术后患儿通常预后良好,多数能完全恢复正常饮食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