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经常口腔溃疡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缺乏、免疫异常、局部刺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局部用药等方式缓解。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若频繁发生口腔溃疡,子女发病概率可能增高。这类患者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反复发作,溃疡面较小但疼痛明显。建议家长记录发作频率,避免让孩子摄入辛辣或过硬食物,发作期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
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或铁元素会导致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常见于挑食人群或胃肠吸收功能障碍者,溃疡多出现在舌缘和颊黏膜,伴随口角炎。可通过进食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补充营养,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
自身免疫反应过度可能攻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白塞病等系统性疾病。这类溃疡常呈多发性,直径超过5毫米,且伴有生殖器溃疡或眼部炎症。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确诊,临床常用醋酸泼尼松片、沙利度胺片调节免疫,同时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牙齿残根、不良修复体或刷牙力度过大造成的黏膜损伤,容易继发感染形成溃疡。特征为溃疡边缘整齐且位置固定,接触刺激物时疼痛加剧。应及时调磨尖锐牙尖,选择软毛牙刷,溃疡期可贴敷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保护创面。
单纯疱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疱疹性口炎,表现为群集性小溃疡伴发热。儿童更易发生,家长需注意患儿口腔卫生,避免抓挠。临床常用阿昔洛韦乳膏抗病毒,配合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发热时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避免过烫、辛辣或酸性食物,多摄入富含锌元素的牡蛎、坚果等。长期不愈或每月发作超过3次者,需排查贫血、糖尿病等潜在疾病。发作期可选择西瓜霜喷剂、冰硼散等中成药局部止痛,但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