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应激性溃疡通常由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胃肠黏膜屏障受损引起,主要表现包括呕血、黑便、上腹痛等症状。应激性溃疡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保护剂、控制原发病等方式干预,严重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严重外伤或烧伤会导致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使胃肠血管收缩、黏膜缺血。此时胃酸分泌异常增加,同时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易形成溃疡。临床常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患者可能出现呕咖啡样物伴心率加快,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大型胸腹部手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尤其是心脏搭桥或肝移植等复杂手术。手术应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及黏液分泌减少。预防性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可降低发生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也有助于维持黏膜完整性。
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时,身体优先保证心脑供血,胃肠黏膜因缺血缺氧发生细胞坏死。此时胃镜检查可见多发糜烂灶,严重者会突发呕血。除积极抗休克治疗外,需静脉滴注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必要时行血管栓塞止血。
颅脑外伤或脑卒中后可能引发库欣溃疡,与颅内压增高刺激迷走神经核有关。这类溃疡位置较深,易穿孔。除常规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外,需控制颅内压,警惕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等穿孔体征。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防御。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风险更高。此类患者应换用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同时口服枸橼酸铋钾颗粒促进黏膜修复。
预防应激性溃疡需控制基础疾病,高危人群应早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恢复期进食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有助于黏膜修复。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时需立即禁食并平卧,尽快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及止血处理。术后患者应按医嘱逐步过渡饮食,定期复查胃黏膜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