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基本病变

6.06万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基本病变主要包括血管壁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肥大、肾脏损伤和视网膜病变等。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控制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1、血管壁增厚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引起血管壁增厚。血管壁增厚会使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血管壁增厚多见于小动脉和微动脉,是高血压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之一。这种情况可通过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治疗,同时需要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

2、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高压血流对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情况常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大中动脉,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上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并严格控制血脂和血压。

3、心脏肥大

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心室壁增厚,称为左心室肥厚。这是心脏对压力负荷增加的代偿性改变,但最终会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心脏肥大患者可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依那普利片等药物,同时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和控制体重。

4、肾脏损伤

高血压会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脏缺血性损伤。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脏损伤早期可使用厄贝沙坦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药物保护肾功能,同时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蛋白尿。

5、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在眼部的表现,包括视网膜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出血和渗出等。严重者可出现视乳头水肿,影响视力。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可使用氨氯地平片、培哚普利片等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高血压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同时要定期检查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功能,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