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两种不同的肛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阶段和临床表现。肛周脓肿是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肛瘘多为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管道,以反复流脓为特征。
肛周脓肿主要由肛腺阻塞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肛瘘多由肛周脓肿未彻底治愈演变而来,也可由克罗恩病、结核等特殊感染导致。两者均与肛窦解剖结构薄弱相关,但肛瘘存在明确的瘘管内口与外口。
肛周脓肿起病急骤,表现为肛周持续性跳痛、局部硬结伴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肛瘘典型症状为肛周反复流脓,瘘管外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脓肿症状,但疼痛程度较轻。
肛周脓肿病理表现为肛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脓腔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包裹。肛瘘则形成上皮化的病理性管道,内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根据瘘管走向可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管道结构。
肛周脓肿需急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治疗。肛瘘需择期行瘘管切除术或挂线疗法,复杂性肛瘘可能需分次手术,术后可配合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肛周脓肿经规范治疗多能痊愈,但约30%会发展为肛瘘。肛瘘存在自愈可能性极低,未治疗可能导致反复感染或癌变风险。两者术后均需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复发。
日常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便后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出现肛周肿痛或渗液时应及时就诊,肛瘘患者需定期复查排除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肛门功能锻炼,预防肛门失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