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介入手术的后遗症

3.74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后遗症,主要有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肾病、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感染等。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术后仍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

1、穿刺部位血肿

介入手术需要通过穿刺血管进行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血肿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等症状。轻微血肿可通过局部压迫、冷敷等方式缓解。严重血肿可能需要外科处理。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2、造影剂肾病

介入手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称为造影剂肾病。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已有肾功能不全者。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血肌酐升高等。术前应充分评估肾功能,术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必要时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血管损伤

导管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穿孔。表现为剧烈胸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轻微损伤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外科修复。术后应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血栓形成

介入手术器械可能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在手术部位或远端血管,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无脉等。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预防血栓。适当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5、感染

介入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存在感染风险。表现为发热、穿刺部位红肿热痛、血象升高等。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术前术后需严格消毒,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体温变化。

介入手术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各项指标。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出现发热、疼痛加重、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