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睡觉咬牙齿通常称为磨牙症,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佩戴咬合垫、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磨牙症可能与精神压力、牙齿咬合异常、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
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减少咀嚼硬物。保持规律作息,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温水泡脚或听轻音乐。白天避免紧咬牙关,有意识保持上下牙轻微分离状态。
定制医用咬合垫可缓冲牙齿磨损,需夜间佩戴。咬合垫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种类型,软质适合轻度磨牙,硬质适用于重度磨牙伴关节不适。需定期复查并根据磨损情况更换。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磨牙症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压力。练习腹式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技巧,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建立情绪日记记录压力源有助于针对性改善。
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肌肉松弛剂如盐酸替扎尼定片,或小剂量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片。胃肠功能紊乱者可配合多潘立酮片调节。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颌面部热敷配合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采用打圈方式按摩咬肌区域。超声波治疗或低频电刺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顽固性病例可考虑肉毒素注射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日常注意补充钙镁等矿物质,避免单侧咀嚼习惯。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卧室保持安静黑暗环境。若伴随头痛或颞颌关节弹响,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或睡眠专科。长期未治疗的磨牙症可能导致牙釉质损伤、牙齿敏感等问题,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