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淋巴结发炎伴随发烧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急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急性淋巴结炎多由邻近部位细菌感染扩散导致,常见于扁桃体炎或口腔炎症后。患儿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红肿压痛、体温升高至38-39摄氏度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配合物理降温。家长需每日观察淋巴结大小变化,避免按压发炎部位。
该病由EB病毒感染引发,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持续高热、咽峡炎等。血液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分散片抗病毒,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患儿需隔离休息,家长应准备流质饮食避免刺激咽喉。
属于儿童血管炎性疾病,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5厘米、手足硬性水肿等。需住院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变化,发病1-2个月内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治疗采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疗程6-9个月。家长需确保患儿规范用药,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体质。
多因疫苗接种或轻微病毒感染诱发,表现为轻度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但精神尚可。通常无须特殊用药,可观察1-2周自然消退。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患儿腋窝腹股沟辅助退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每天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退热,但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每周复查血常规直至淋巴结完全消退。若出现嗜睡、抽搐或淋巴结化脓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