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嗓子变声可能由用嗓过度、咽喉炎、声带息肉、反流性咽喉炎、喉癌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发声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时间高声说话或唱歌可能导致声带充血水肿。表现为声音嘶哑伴咽喉干痒,通常休息后缓解。建议减少说话频率,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排除器质性病变。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咽喉黏膜炎症,常伴随咽痛、咳嗽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银黄含片、西瓜霜润喉片等中成药,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急性期需禁声休息,每日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炎症。
长期发声不当形成的良性增生,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声音嘶哑。电子喉镜检查可确诊,较小息肉可通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较大息肉需行支撑喉镜下切除术。术后需严格禁声1-2周,逐步进行发声训练。
胃酸反流刺激喉部黏膜所致,晨起声嘶明显伴咽喉异物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度,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同时需避免咖啡、巧克力等易诱发反流的食物。
中老年长期吸烟者出现进行性声嘶需警惕,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吞咽疼痛。确诊需喉镜活检,早期可行激光切除术,晚期需联合放化疗。术后需进行发音重建训练,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日常应注意控制每日用嗓时间,避免在嘈杂环境中提高音量。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发声,出现声嘶超过两周或伴随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保持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有助于声带黏膜保护。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过烫或冰镇食物刺激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