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如果是脑瘤所致怎么办

4.85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尿崩症若由脑瘤引起,需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控制、内分泌调节及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尿崩症可能由颅咽管瘤、垂体腺瘤等占位性病变导致,常伴随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

1、手术切除

对于明确由脑瘤压迫下丘脑或垂体引发的尿崩症,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颅咽管瘤可通过经鼻蝶窦入路微创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根据大小选择内镜或开颅手术。术后需监测尿量及电解质,部分患者需长期补充抗利尿激素。

2、放射治疗

无法完全切除的侵袭性脑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马刀能精准照射肿瘤区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可能引起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尿崩症症状改善情况,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3、药物控制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是中枢性尿崩症的核心治疗药物,能替代垂体分泌不足的抗利尿激素。氢氯噻嗪片可通过 paradoxical 作用减少尿量,卡马西平片适用于部分对加压素不敏感的患者。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4、内分泌调节

脑瘤术后常并发多垂体激素缺乏,需针对性补充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内分泌科医生会通过动态功能试验评估垂体储备,制定个体化替代方案。同时需监测血钠水平以防低钠血症。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进行垂体MRI和视野检查,评估肿瘤复发情况。尿比重、24小时尿量及血渗透压检测可量化尿崩症控制效果。若出现多饮多尿症状加重或新发头痛,应立即复查排除肿瘤进展。

脑瘤相关性尿崩症患者需保持每日2-3升水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加重口渴感。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助于病情监测,外出时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建议家属学习低血容量休克识别方法,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脑脊液漏,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减少头痛发作。长期随访中需关注垂体功能减退相关症状如疲劳、怕冷等,及时调整激素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