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空腹血糖高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胰岛素抵抗、肝脏糖原分解异常、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有关。空腹血糖升高通常表现为口渴、多尿、乏力等症状,需通过血糖监测和医学检查明确原因。
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空腹血糖升高。这类人群可能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遗传倾向。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早期发现异常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干预。若确诊糖尿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胰岛素正常分泌。睡前过量进食或夜间加餐可能直接导致次日空腹血糖升高。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有助于改善空腹血糖水平。
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可导致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迫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长期胰岛素抵抗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改善方式包括减重、有氧运动,必要时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胰岛素增敏剂。
肝脏在空腹状态下过度分解糖原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可能与糖代谢酶缺陷或激素调节紊乱有关。这种现象常见于黎明现象或索莫吉效应。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鉴别,必要时使用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库欣综合征、生长激素瘤等疾病会引起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空腹血糖持续升高。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特征性表现。确诊需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发病后血糖多可改善。
建议空腹血糖偏高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应激状态。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若空腹血糖持续超过7mmol/L或伴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注意避免自行服用降糖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