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肠胃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
病毒感染是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病毒性肠胃炎通常表现为水样腹泻、低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具有自限性。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缓解症状。患者需注意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多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导致,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患者可能出现脓血便、高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黄连素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预防脱水。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部分人群对牛奶、海鲜等食物过敏时可诱发过敏性肠胃炎,表现为进食后腹痛、荨麻疹、腹泻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止摄入致敏食物,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明确过敏原。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药物性肠胃炎。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黑便、食欲减退等。治疗需停用致病药物,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胃肠功能。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间歇性腹泻、体重下降、腹部不适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配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疫区居民需注意饮水消毒,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肠胃炎患者发病期间应选择米汤、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腹泻严重时需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日常需加强手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避免进食变质食品。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