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降部2厘米肿瘤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具体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局部切除术等。十二指肠降部肿瘤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体重下降、肠梗阻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胃肠镜、增强CT等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恶性肿瘤或较大良性肿瘤,需切除部分胃、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及胰头,并行消化道重建。该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胰瘘、胆瘘等并发症。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局部切除术适用于较小良性肿瘤或早期恶性肿瘤,通过内镜或腹腔镜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该方式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需确保切缘阴性。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风险,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黏膜层小肿瘤,通过内镜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后切除。该方法无需开腹,但仅适用于未侵犯肌层的病变。术后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需短期禁食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保护创面。
化学治疗适用于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姑息治疗,常用方案含氟尿嘧啶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亚叶酸钙注射液等。化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
放射治疗可用于无法手术的恶性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残留癌细胞。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泻、腹痛,可服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缓解症状。放疗前后需保持充足营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确诊十二指肠降部肿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如米粥、软面条等,少量多餐。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情况。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消化道出血。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