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先天性幽门狭窄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体重不增或下降、脱水及代谢性碱中毒。该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出口梗阻,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典型症状为进食后15-30分钟出现剧烈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奶汁不含胆汁。呕吐频率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加,严重时每次喂奶后均发生。呕吐后患儿常有饥饿感,可能与胃排空受阻但食欲中枢未受抑制有关。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和性状,就诊时携带呕吐物照片辅助诊断。
喂奶后可见从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形似波浪状隆起。这是胃壁代偿性收缩试图克服幽门梗阻的表现,触诊时常在右腹直肌外侧触及橄榄形包块。检查时建议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哭闹可能导致腹肌紧张影响触诊准确性。
由于持续呕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患儿出生后2-3周出现体重增长停滞或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呈现消瘦状态。每周体重测量显示增长曲线低于正常标准,严重者可低于出生体重。家长需每日定时测量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
长期呕吐引起体液丢失,患儿出现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典型表现为低氯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尿布更换频率和眼泪分泌情况。
氢离子和氯离子随胃液大量丢失,引发代偿性呼吸浅慢以保留二氧化碳,血气分析显示pH值升高。血生化可见血清氯低于90mmol/L,钾离子低于3.5mmol/L。这种状态可能诱发喉痉挛,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纠正。
确诊后应尽早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前需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术后6小时可开始少量喂食,逐步增加至正常奶量。喂养时保持半卧位,喂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评估幽门通畅情况。日常注意奶具消毒,避免喂养过急诱发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