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焦虑情绪

7934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控制焦虑情绪可通过心理调节、规律运动、调整饮食、呼吸训练、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焦虑情绪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心理创伤、疾病因素等有关。

1、心理调节

认知行为疗法是缓解焦虑的有效心理干预手段,通过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认知。建议定期进行正念冥想练习,每天专注呼吸10-15分钟有助于降低杏仁核活跃度。记录情绪日记可帮助追踪焦虑触发因素,家长需引导儿童用绘画或游戏表达情绪。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持续30分钟即可显著改善焦虑症状。瑜伽结合体位法与呼吸训练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团体运动还能提供社交支持。家长需陪同青少年保持运动习惯,避免久坐行为。

3、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有助于神经细胞膜稳定,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午后限制含糖饮料。儿童焦虑时可适量食用香蕉、黑巧克力等含色氨酸食物。

4、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法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产生镇静效果,采用4-7-8呼吸节奏能快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每天练习2-3次箱式呼吸,配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效果更佳。家长可教儿童用吹泡泡游戏练习延长呼气。

5、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焦虑可遵医嘱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适用于短期症状控制。中成药如乌灵胶囊具有安神功效,枣仁安神胶囊可改善睡眠相关焦虑。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专科医师指导使用。

建立稳定的睡眠节律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建议固定就寝时间并创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每日保证7-9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培养书法、园艺等专注性爱好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定期与亲友沟通能获得情感支持。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或出现心悸、持续失眠等躯体症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