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会胀气

3.24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胀气可能由喂养方式不当、肠道功能未成熟、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更换配方奶粉、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喂养方式不当

新生儿吞咽空气过多可能导致胀气。喂养时奶瓶倾斜角度不足或母乳喂养衔接不良会使婴儿吸入过量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角抱姿喂养,母乳喂养时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喂奶后需竖抱拍嗝10-15分钟,帮助排出胃部空气。使用防胀气奶瓶可减少空气吸入。

2、肠道功能未成熟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能力较弱。未充分消化的奶液在肠道发酵产气,表现为腹部膨隆、哭闹不安。家长可每天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配合屈腿运动促进肠蠕动。适度使用西甲硅油滴剂可降低气泡表面张力,但须遵医嘱。

3、乳糖不耐受

暂时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乳糖消化障碍。未分解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伴随水样便、泡沫便。母乳喂养儿可尝试乳糖酶滴剂,配方奶喂养儿需更换无乳糖奶粉。症状持续需检测尿半乳糖测定,排除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4、肠道菌群失衡

剖宫产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不足时,致病菌过度繁殖导致产气增多。可选用婴儿专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连续补充2-4周。母乳中的低聚糖能促进益生菌生长,应坚持母乳喂养。

5、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和胀气。表现为喂养后哭闹、皮疹、血便等。母乳喂养母亲需严格回避乳制品,配方奶喂养儿应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确诊需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盲目更换特殊配方奶粉。

日常护理需注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进食,喂奶间隔保持2-3小时。可使用温毛巾热敷婴儿腹部,温度不超过40℃。记录每日排气、排便情况,若伴随呕吐、血便、体重不增等需及时就诊。选择宽松衣物避免腹部受压,俯卧位排气需在清醒时专人看护。哺乳母亲应减少摄入豆类、花椰菜等易产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