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胃肠道疾病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胃肠道疾病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药物刺激、遗传等因素引起。
饮食不当是胃肠道疾病的常见诱因,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量摄入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养胃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戒烟限酒对胃肠功能恢复有帮助。
感染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购药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可采用针灸、艾灸或中药调理。常用方剂包括香砂养胃丸、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推拿按摩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体质调理需长期坚持,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对于胃息肉、消化道出血等病变,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止血夹闭术等微创治疗。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需定期复查内镜观察恢复情况。
严重胃溃疡穿孔、肠梗阻、进展期胃癌等需外科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胃肠吻合术等。术后需注意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定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
胃肠道疾病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反应,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或抑酸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