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律失常属于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房结冲动形成或传导异常,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类型。
窦性心动过速指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贫血患者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
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能由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等疾病引起。轻度无症状者无须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阿托品片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则,多与呼吸周期相关,常见于青少年,通常属于生理现象。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排查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病理因素,必要时可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窦房传导阻滞是窦房结冲动传出受阻,按程度分为三度,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高钾血症有关。二度以上阻滞可能出现黑矇、晕厥,需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或植入永久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功能严重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发作,常见于老年人或心肌病患者。确诊后多需安装起搏器,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可联用盐酸胺碘酮片。
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若出现持续心悸、晕厥需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相关指标,减少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