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足通常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足部感染和足部畸形等原因引起。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坏疽甚至截肢。
持续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足部组织缺血缺氧。高血糖环境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外伤或温度变化。神经病变还可能引起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甲钴胺片和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帮助改善神经症状,同时需避免赤足行走。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造成下肢供血不足。血管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足部组织坏死。阿司匹林肠溶片和西洛他唑片等药物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严重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微小伤口可能迅速发展为严重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头孢克肟分散片和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可用于控制感染,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神经病变和肌肉萎缩可能导致足弓塌陷、锤状趾等畸形,增加局部压力形成溃疡。定制矫形鞋垫可帮助分散压力,严重畸形需考虑矫形手术。日常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压。
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取暖。选择圆头、透气性好的鞋子,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甲床。出现足部红肿、破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对预防糖尿病足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足部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