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6.95万次浏览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营养缺乏、药物影响、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1、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存在骨质疏松病史,个体患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通常存在骨密度基因多态性改变,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建议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2、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男性睾酮水平降低也可能诱发骨质疏松。这类患者常伴有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激素替代疗法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可配合钙尔奇D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补充钙质和活性维生素D。

3、营养缺乏

长期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基质矿化,导致骨强度下降。这类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轻微外伤即可引发骨折。日常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mg钙元素,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同时适当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4、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片可能干扰维生素D代谢。这类药物性骨质疏松进展较快,可能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联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骨代谢调节剂。

5、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等疾病会扰乱钙磷代谢,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激活破骨细胞。这类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还易发生髋部骨折。需控制基础疾病,联合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抑制骨吸收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进行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或爬楼梯,避免吸烟酗酒。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已确诊患者应防跌倒,居家环境需消除地毯、门槛等绊倒隐患。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及时至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