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黄褐斑的病发原因从中医角度主要与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肾阴不足、气血瘀滞、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及外在邪气侵袭密切相关。
长期情绪不畅或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部肌肤失养而形成黄褐斑。这类患者常伴有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疏肝解郁法,常用中药如柴胡疏肝散加减,同时配合情志调节。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浊上泛于面而形成色斑。患者多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表现。治疗宜健脾祛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并注意饮食调理。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导致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而形成色斑。这类患者常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治疗当滋阴降火,常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气滞血瘀或外伤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而形成色斑。患者多见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表现。治疗宜活血化瘀,可选用桃红四物汤等方剂,配合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长期日晒或风邪侵袭面部,导致气血失和,色素沉着而形成色斑。这类患者斑色多较深,遇日晒加重。治疗需祛风散邪,可选用防风通圣散等方剂,并注意防晒保护。
预防和改善黄褐斑需注意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日晒,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营养,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症状明显者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日常可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如按压太阳穴、迎香穴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