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拉肚子跟拉水一样通常是指水样便腹泻,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水样便腹泻主要有饮食不当、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进食生冷、变质或过敏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引发水样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可暂时禁食4-6小时,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因。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可破坏小肠绒毛,使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出现蛋花汤样水便。多伴发热、呕吐,婴幼儿易发生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尿量变化。
志贺菌、沙门菌感染会导致结肠分泌亢进,产生黏液脓血水样便。可能出现里急后重、高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进行便培养检查。
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感染可引起脂肪泻伴水样便,粪便常有恶臭。可能伴随营养不良、消瘦等表现。确诊需粪便镜检,治疗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肠道敏感人群在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水样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可尝试低FODMAP饮食,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匹维溴铵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水样便腹泻期间应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饮食。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每次腹泻后饮用200毫升淡盐水。观察24小时若未缓解,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水样便时,家长或照护者应更密切监测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