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打了耳洞发炎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耳洞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护理不当、过敏反应、金属过敏、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对发炎部位进行消毒,每日重复进行2-3次。消毒时需轻柔擦拭,避免用力拉扯耳钉。消毒后保持耳部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若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可配合冷敷缓解症状。
可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涂抹前需清洁双手,取适量药膏均匀覆盖发炎区域。避免药膏接触眼睛或口腔黏膜。若使用后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加重应立即停用。
当局部感染加重或伴随发热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或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并完整服用规定疗程。胃肠道敏感者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刺激。
发炎期间应避免佩戴金属耳饰,改用医用钛钢或塑料材质耳钉。睡觉时避免压迫患侧耳朵,洗头洗澡时注意防水。不要频繁触摸或转动耳钉,减少对创面的机械刺激。过敏体质者需排查致敏原。
若出现化脓、剧烈疼痛、淋巴结肿大或发热超过38℃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脓液培养或血常规检查,严重者需切开引流。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耳洞护理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有助于伤口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日常注意耳部清洁,选择正规机构穿孔,使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工具和饰品。恢复期内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