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结节病是一种以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也可侵犯淋巴结、皮肤、眼睛等多器官。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或免疫异常有关。
肺结节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触发因素共同作用相关。HLA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某些职业暴露如金属粉尘、有机颗粒物等可能诱发异常免疫反应。病理特征为CD4阳性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形成非坏死性肉芽肿。
约半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典型表现包括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促,部分患者伴有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肺外表现常见皮肤结节性红斑、葡萄膜炎、腮腺肿大等。胸部影像学可见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部弥漫性结节影,病变多沿淋巴管分布。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证据。胸部CT显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微结节是典型表现。确诊需通过支气管镜活检或纵隔镜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显示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并需排除结核、真菌感染等类似疾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根据胸部X线表现分为四期:0期无异常发现;I期仅有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II期合并肺实质浸润;III期出现肺纤维化改变;IV期发展为不可逆肺间质纤维化。分期与预后相关,I-II期患者部分可自行缓解,III-IV期需积极干预防止肺功能恶化。
无症状的I期患者通常无须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对于进展性或有症状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可抑制肉芽肿炎症。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可用于激素抵抗型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骨密度等激素相关副作用。
肺结节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等刺激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监测疾病进展。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肺功能。出现视力变化、持续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复诊。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约20%可能发展为慢性肺纤维化,需长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