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营养科
枇杷籽通常不建议食用,其可能含有微量氰苷类物质,过量摄入存在健康风险。传统医学中枇杷籽需经炮制后入药,主要有止咳化痰、疏肝理气等功效,但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炮制后的枇杷籽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润肺下气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因肺燥引起的干咳症状。其有效成分需通过特定工艺提取,日常直接咀嚼生籽无法发挥该功效,且可能刺激胃肠黏膜。
枇杷籽经专业加工后可用于肝郁气滞型胸胁胀痛,其挥发油成分可能对平滑肌有调节作用。但未经处理的籽实含有苦杏仁苷等物质,误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实验室研究显示枇杷籽提取物对部分呼吸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这与其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有关。实际应用中需严格控制剂量,普通人群不宜自行尝试。
枇杷籽中的多酚类物质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清除自由基能力,但生物利用度较低。通过日常饮食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是更安全的抗氧化途径。
枇杷籽含有的氰苷在人体内可转化为氢氰酸,成人误食10-15粒未经处理的籽实即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绝对避免接触。
枇杷果实本身富含维生素A原、钾等营养素,建议食用时彻底去除果核。若需使用枇杷籽入药,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配制的成品制剂,避免自行采集处理。出现误食籽实后头晕、心悸等不适时,应立即就医并携带剩余籽实供医生鉴别。日常养护呼吸道可选用枇杷叶煮水代茶饮,或遵医嘱服用蜜炼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