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日常生活中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有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绪波动、睡眠不足以及药物影响等。
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如糕点、含糖饮料等会直接导致血糖快速上升。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尤其是精制米面类主食摄入过多时。部分人群存在隐性糖摄入风险,如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分容易被忽视。
运动不足会导致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骨骼肌摄取血糖能力减弱。连续静坐超过90分钟即可观察到血糖代谢效率降低,长期久坐生活方式可能诱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精神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持续焦虑状态可能干扰胰岛β细胞功能,特别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易受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冥想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
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会降低瘦素分泌并增加饥饿素水平,间接促进高热量饮食摄入。深度睡眠不足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轴影响胰岛素分泌节律,研究显示连续3天睡眠剥夺即可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异常。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过程。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会通过阻断5-HT受体影响胰岛功能,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代偿性高血糖。
建议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烹饪时优先选择清蒸、凉拌等低油方式,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与饮食的协同管理,出现持续高血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识别无典型症状的血糖波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